首页 > 诗文 > 崔颢的诗 > 辽西作

辽西作

[唐代]: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辽西作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

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

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征兵。

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

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

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

注释

辽西作:《河岳英灵集》、《唐诗纪事》均作《辽西》。辽西,古郡名,战国燕置,隋唐已废,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唐代在此设置平卢节度使。

燕郊:指辽西。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故称。芳岁:即百花盛开的季节,指春季。

残雪:残存的积雪。

合:即长满,遍布。

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

日:即天天。

沙虚:指沙土不结实。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一作“金甲”。

春服:春日穿的衣服。谁为成:意即谁来做,一作“与谁成”,又一作“谁与成”。

洛阳使:指前往洛阳的使者。

边塞:一作“边戍”。

参考资料:

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辽西作创作背景

  据《唐诗纪事》,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44-146

崔颢简介

唐代·崔颢的简介

崔颢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 ► 崔颢的诗(51篇)

猜你喜欢

题艺林少年松下听泉小影 其一

清代许传霈

韶华容易水东流,赖有回澜枕石头。同是溪山无尽意,苍苍松荫好贻谋。

清河閒居

宋代毕仲游

书囊药笈付妻孥,解语娇儿戏坐隅。几净饱看新印史,壁高亲挂旧山图。

待凭风月招佳客,岂有功名属腐儒。小睡接䍦巾自落,未甘散发号狂夫。

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

崔荣江

炙灼锥千孔,淋淋汗若浆。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违久瀺灂水,相逢只梦乡。蒸床身烙饼,苇席洼盛汤。

浣溪沙

近现代陈方恪

意气拿云忆昔年。当筵借箸画山川。功名欹枕看飞鸢。

草檄未成憎命达,酬恩何计受人怜。一龛云卧送华颠。

漫兴 其六

谢晋

青葱树隐赤阑桥,浦溆人家望望遥。开过桃花春浪暖,闲看翡翠戏兰苕。

台郡八景

宋代章甫

置身高踞澄台上,放眼遥空碧海中。不使一层楼尚隔,真誇千里目能穷。

龙门倒射沧溟日,蜃气消沉岛屿风。浩淼流波归巨壑,茫茫大半是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