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秋

[唐代]: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访秋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喝下去的酒淡淡的,风一吹,就清醒了,站在高峻的楼上,极目远望直到天边。

已近傍晚,惟有江边的高地还有馀晖映照,船帆北向,可见刮着南风。

薄阴笼罩着龙潭,微微泛白,晚霞映红了崎岖狭窄的山路。

殷勤地报送秋天消息的,只有红红的枫叶。

注释

访秋:寻访秋色秋意。访:探访。秋天已到,但在岭南并不明显,故曰访秋,探问秋之消息也。

薄:指酒味淡。

危:高。望已穷:可以极望,隐含秋高气爽之意。

皋(gāo):岸。江皋:濒江高地。当:对着。

席:大。归风:指南风。作者家乡在北。

烟:云气。带:笼罩。龙潭:即《桂林》诗所谓“龙移白石湫”之白石湫,在今广西桂林城北七十里。

分:使显露。鸟道:险绝的山路。仅通飞鸟。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报:传达。

丹枫:红色的枫叶。只是有丹枫:谓除丹枫外不见秋意。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第3899页

2、李商隐.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第115页

访秋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秋天,时年三十五岁。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第969页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 李商隐的诗(491篇)

猜你喜欢

水亭幽居图

明代唐寅

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试展团蒲坐,叶声生早寒。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最后过澄怀园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诗 其六

清代龚自珍

此地求沿革,当年本合并。林岚陪禁近,词庙仰勋名。

水榭分还壮,云廊改更清。诸公齐努力,谁得似桐城。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五

宋代戴炳

君子如真金,真金刚不改。小人如浮云,瞬目多变态。

随世良独难,殉道乃无悔。近日崔菊坡,坚卧辞鼎鼐。

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

宋代张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闲。

从今要见庐山面,画作屏风静处看。

喜入长安

唐代崔湜

云日能催晓,风光不惜年。赖逢征客尽,归在落花前。

蔡尚书挽词二首

宋代叶适

总角都鳌头,老生基伏膺。

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